永济:围绕“四着力” 实现“四提升”
扎实推进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
永济市老干部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干部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深化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组织建设、深化服务管理、深化正能量发挥,围绕“四着力”,实现“四提升”,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为推进永济“一城五区”建设、奋力谱写永济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献计出力。
一、着力强化政治建设,进一步提升离退休干部党建水平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扎实落实“241”政治理论学习机制,即各镇(街道)、市直有关单位每年至少举办2次学习通报座谈会,老干部党委每季度一次、每年至少4次组织老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培训,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每月1次集中政治理论学习。单位领导参加所属老干部的集体学习座谈并通报本单位重大工作,党委聘请党校教师及有关领导辅导培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及历次全会精神,各支部坚持每月5号的学习例会,跟进学习时事政治,教育引导老同志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深化党史学习教育,锤炼坚强党性。按照上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和永济市委部署要求,认真完成“规定动作”,并结合老干部实际,做好“自选动作”。通过党史知识专题培训、集中座谈研讨、下发指定资料、参观视察、观看党史红色教育专题片、线上线下报告会、党史知识竞赛、主题实践活动等丰富多彩形式,引导广大老同志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党史的宣讲者、执行者、传承者、维护者。今年参加全省举办的“百年奋斗路银龄心向党”党史学习教育线上知识竞赛,荣获运城市老干部局“优秀组织奖”。
三是夯实基层基础,推进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我市老干部党委2011年成立,目前共有50个党支部(含3个临时党支部),986名党员。永济市委把老干部党建工作纳入全市大党建,同研究、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同推进。全面落实每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每年5000元专项经费、党支部书记每月120元交通通讯补助,党费全部返还各支部管理使用;建立完善政治学习、党费收缴使用、“三会一课”、监督检查等10余项基本制度,每月主题党日活动扎扎实实;党委每年对各支部党建进行两次常规检查,三次以上专项检查,重点围绕“三会一课”落实、主题党日活动、党费返还使用管理、流动党员管理等;定期换届,配齐配强党委和支部班子,对支委班子成员定期进行政治业务培训,大力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发挥党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
四是培树典型引领,积极创建示范党支部。今年永济市明确7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作为首批“示范党支部”创建单位,明确责任,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分步实施,先后制定了《创建“示范党支部”实施方案》,成立创建达标领导小组,落实党委成员包支部、支部书记为创建第一责任人的创建工作机制;积极协调所在单位党组织,取得支持;党委工作经费予以倾斜,保障创建活动有力有序开展;组织承担创建任务的7名支部书记集中进行了两次参观学习,拉练交流,吸取经验,扬长避短,完善自我,进一步改善硬软件条件,按照运城市委老干部局下发的考评细则,逐项落实创建任务,确保经过达标验收,为下一批支部示范创建工作提供可借鉴学习的经验。
二、着力强化精准施策,进一步提升老干部服务管理水平
一是稳定运行离休干部“三个机制”。协调财政、人社、卫计等部门全面落实运老字〔2021〕7号文件,为65名离休干部增发生活补贴207470元;离休干部遗属补助、抚恤金、建房补助费、取暖费等按时足额落实;全面完成全省“离退休干部数据服务管理平台”数据库信息采集工作,为做好老干部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用心用情做好“一人一策”精准服务离休干部工作。落实组织领导,成立“一人一策”服务离休干部领导小组,制定《关于“一人一策”精准服务离休干部的实施意见》,协调组织、卫健、民政、医院、三个街道有关社区等单位,全方位助力。落实基本台账,推进服务信息化,明晰第一手资料,开展摸底调研,精准填写《离休干部“一人一策”基本信息及服务台账》《服务离休干部“一人一策”责任清单》《离休干部“一人一策”爱心联系服务卡》《调整因瘫痪等原因生活长期完全不能自理离休干部护理费标准审批表》等,做到不遗漏,全覆盖。落实责任清单,把全市41名离休干部党员全部纳入基层党组织或离退休干部党组织,针对年龄身体状况,采取不同方式,过好组织生活;动态分析离休干部现状,全面检查督导各项待遇的落实情况。落实协调机制,根据离休干部不同身份、不同职级、不同年龄、不同家庭、不同健康状况等进行分类指导,做到一人一个服务方案,一人一本服务台账,推进服务个性化。
三是全面落实健康体检。坚持离休干部每年一次(享受省部级医疗待遇两次),退休干部两年一次。今年选择实力雄厚、服务工作优质高效的定点医院,完成了全市离休干部和教育系统1700余名老干部健康体检,做到体检结果反馈及时、医疗咨询称心满意,同时对部分卧病在家老同志开展登门体检,提高贴心个性化医疗服务。
四是创新离休干部遗属服务管理“三化”模式。组织领导全局化,思想上高度重视,成立领导组和待遇管理股,完善遗属资料库,把做好遗属服务管理工作纳入全年大盘;日常服务精准化,做到定期走访与特殊走访相结合,入户年检与随机抽检相结合,档案信息与动态管理相结合,个性需求与政策配套相结合;监督管理亲情化,针对性协调解决部分遗属有关家庭赡养、生活安置、遗产继承、后事料理等实际问题。圆满解决原药材公司、575厂离休干部遗属取暖费补发,协调处理离休干部抚恤金发放、家庭纠纷等30余起。该市的“三化”模式做法被收录于《山西省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案例集》。
五是加大力度帮扶困难老干部。每年由各镇(街道)、市直有关单位和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分别在春节、“七一”前集中摸底上报,充实困难老干部信息资料库;经局班子会议和党委会议专题研究,分不同等次给予200-5000元不等帮扶救助;平时则针对突发重大疾病或家庭重大变故的老干部特事特办,快速救助。每年发放帮扶慰问金近10万元,使老同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增强了政治荣誉感、归属感、幸福感。
三、着力强化平台载体,进一步提升正能量发挥水平
一是以“四项行动”为着力点,全方位推进“转型出雏型 银辉添新彩”主题活动。积极与有关单位沟通、协调,创建老干部发挥作用平台。全市200余名老同志组成20余支功能性志愿服务队,活跃在永济的城市乡村、各个领域。以市关工委“五老”为依托组建的“关爱下一代”老干部红色宣讲团,深入基层党支部、学校、社区等开展红色宣讲;守护绿色生态志愿服务队,深入樱花园、蒲园、舜都大道等,开展“爱我城市从我做起”环境维护志愿活动;交通秩序维护志愿服务队深入百货大楼主街道、伍姓湖湿地公园开展“文明劝导 安全出行”“一盔一带”志愿服务活动;老干部局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成立“学党史颂党恩 践诺言”暑期义务送水服务队,为环卫工人送水;由医卫、农技、工业等领域老专家组成志愿服务队,深入卿头镇永喜庄村克伦生葡萄种植连片区、德济药业、经济开发区企业等,献计献策;法律志愿服务队在河东社区开展“浓情端午粽飘香、法治惠民暖人心”活动。特别是“陈潼兰民事调解工作室”发挥优势作用,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20多件,为43名外地来永济打工的民工讨回工钱,使75个濒临破碎的家庭破镜重圆,调解成功率达98%。2020年,陈潼兰被市政府评为“最美人民调解员”。今年,“陈潼兰民事调解工作室”被永济市委老干部局打造成运城市 “一县一品”正能量品牌。
二是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围绕“转型出雏型 银辉添新彩”活动,举办文艺演唱会、系列文体表演、庆祝建党100周年书画展等;大力表彰“五好支部”7个、优秀党支部书记13名、“四好党员”84名,陈潼兰、杜仁艳等一批发挥作用突出的老同志被树立先进典型;开展“追忆峥嵘岁月、我的入党故事”征文活动,共收到稿件120篇,向《山西老年》杂志投稿27篇,优选66篇编成《初心映晚霞》一书。
四、着力强化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工作队伍政治业务水平
一是不断完善老干部工作机制。根据市委《市委议事协调机构设置调整的通知》要求,及时调整充实了市委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夯实了党委、政府对老干部工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老干部工作机制。
二是及时确定各单位老干部工作人员。结合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协调理顺40余个单位老干部管理渠道,明确了专兼职老干部工作人员,确保了老干部有人管、老干部工作有人做。
三是持续打造党性强业务精作风硬的老干部工作队伍。通过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手抄习语金句”、“我为群众办实事”及工作例会、业务培训、学习交流等活动,有效提升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为高质量做好老干部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张红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