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组织引导老干部为盐湖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创新工作思路、落实工作举措、探索工作新模式。
一是实施党支部建设与老干部发挥作用相融合。区委把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和发挥老干部作用工作纳入全区党建工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与区委大党建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根据全区离退休干部80%以上分布在中心城区的实际情况,集中在31个社区成立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在老干部集中活动学习场所、兴趣爱好团体中建立临时党组织,扎实创建以发挥离退休干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重要目标的“示范党支部”“五面红旗”党支部工作品牌。明确各乡镇(街道)组织委员兼任区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委员,区直各单位确定一名老干部联络员,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支委与社区支部在职人员交叉任职,健全完善了离退休干部党建及老干部工作组织架构,有效地增强组织力,做到了老干部发挥作用工作有人组织、推动、落实。
二是实施学习活动阵地建设与老干部发挥作用相融合。在区老年大学,把党的创新理论列为“第一课程”,把“红色主题”引入第一课堂,强化政治引领,传承建党精神,把握老干部发挥作用的正确方向。同时,拓展学习活动场所,开辟老干部学习活动、发挥作用的“第二课堂”,在党群服务中心加挂老干部活动明显标识的牌子,共享各社区(农村)等资源,建立了3个老年大学分校和12个教学点,所属学员除了按时参加课堂课程学习外,还积极配合单位、社区参与开展文明小区创建、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等工作,受到居民群众的一致点赞。
三是实施工作队伍素质锤炼与老干部发挥作用相融合。组织党员干部实地追寻总书记考察运城博物馆和运城盐湖的光辉足迹,汲取奋进力量,强化责任担当,增强引导组织老干部牢记领袖嘱托、践行领袖指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老年大学分校(教学点)、老干部文体团队等实行包联制度,压实责任链条,确保工作成效。
按照省市老干部局的统一部署安排,着力培育、精心打造政治觉悟高、专业水平强、发挥作用常态化的老干部发挥作用队伍,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一是打造“银发红管家”队伍。动员引导组织老干部党员主动融入小区基层党组织和志愿服务团队,带动更多老同志参与到基层治理工作之中,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依托“小圆桌”议事会开展“家门口”行动,定期了解居民需求,解决小区居民实际需求。在今年开展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上百名老干部监督员走街串巷,维护交通秩序、督促打扫卫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是打造“银发人才库”队伍。围绕老干部个人喜好、优势特长,建立由240余名退休干部组成的“银发人才专家库”,成立了以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刘海水为团长的老干部宣讲团,赴东郭镇、上郭乡等13个乡镇开展政治理论宣讲13次,听众2300余人;组织“专业技能人才”老专家赵树海等12人,深入龙居、金井等乡镇开展农业技术讲座4次,参加干部群众260余人;全国五好家庭获得者赵宏元通过举办家庭答辩会、家庭教育现场观摩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引导市民传承良好家风家训;老干部“关爱下一代”红色宣讲团走进学校宣讲15场,聆听师生2.5万人。
三是打造“6090”银发互助联盟队伍。依托社区、原单位、志愿者协会等平台,组建“6090”银发互助联盟,让60周岁以上低龄健康老干部就近与高龄、独居、特困等老干部结对,积极探索“90”下单、“60”领单、志愿者接单、老干部局督单的互助养老服务新路径,为低龄老干部奉献爱心、发挥作用搭建有效平台。
为保证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常态化、常效化,我们因地制宜,积极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充分调动积极性,有效凝聚正能量。
一是建立退休干部到社区报到机制。落实干部荣退制度,在举办荣退仪式、赠送一份纪念册等八个规定动作的基础上,鼓励退休干部到社区报到,及时将组织关系转入社区党组织或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促进在职和退休无缝衔接,确保学习教育不间断、组织生活规范化、发挥作用有舞台。
二是建立老干部关心关爱机制。为离休干部开展“一人一策”“五方包联、四季守护”精准服务。依托区、街道、社区三级党群服务中心,建了76个“爱心驿站”、36个“爱心发屋”、79个“爱心食堂”,为老同志每天提供饮水、用餐、休息等贴心服务。持续开展“清凉一夏、温暖过冬”活动,长期配备解暑、御寒物品,切实将党组织的关心关爱送到老同志心坎上,赢得民心,凝聚力量。
三是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区委每年“七一”都分配一定的指标,统一表彰离退休干部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员。区委老干部局和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在重阳节评比表彰发挥作用事迹突出的“最美老干部”。坚持每年按标准落实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经费,及时发放党支部书记和支委工作补贴。为老干部发挥作用提供经费、车辆保障。利用媒体平台大张旗鼓地宣传报道老干部发挥作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浓厚舆论氛围。
(李博)
![]() |
|